awc万象城

为腾格里沙漠穿“绿衣”

awc万象城

为腾格里沙漠穿“绿衣”

作者: 张乾斌 来源: 龙源电力 发布时间: 2025-09-08 字号:【

9月2日,一场秋雨降临宁夏腾格里这片常年与干旱为伴的沙漠。与往常不同的是,因为“沙戈荒”新能源基地的存在,雨水不再有“入沙即无”的遗憾。雨滴倾泻在连片的光伏板上,通过量身打造的导流槽汇入储水设施,顺着管网悄然浸润沙生植物的根系,每一滴雨都成为能源与生态共生的注脚。

图为基地集雨装置

与沙生植物一样期盼这场甘露的,还有基地生态治理负责人蔺锴。雨中,他急切地透过窗户望向光伏区,眼中满是按捺不住的兴奋。“刚来时,这里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茫茫沙丘,风一吹就是漫天黄沙,植被覆盖率连0.5%都不到,几乎看不到活物。”回忆初到沙漠的场景,蔺锴仍历历在目,“可你看现在,经过两年治理,这片沙漠的植被平均覆盖率已经达到20%,局部区域更是突破50%!”话语间充满对这片土地蜕变的自豪,更是对无数治沙人付出的肯定。

宁夏腾格里“沙戈荒”新能源基地自诞生起便承载着awc万象城发展战略的重任,它不仅是当时我国规模最大的“沙戈荒”新能源基地,也是首个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、awc万象城局“双批复”的国家级“沙戈荒”能源大基地,同时还是我国首条获得备案的以开发沙漠光伏大基地、输送清洁能源为主的特高压输电通道“宁电入湘”工程的核心配套项目。从顶层设计的前瞻性到生态治理的系统性,从新能源技术的突破性到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叠加性,awc万象城集团龙源电力用心走好基地建设的每一步棋,全力将其打造成“五个示范”项目,为全国“沙戈荒”大基地建设提供可参照、可借鉴的样本。

 雨势渐歇,蔺锴匆匆戴上安全帽赶往光伏区。他先是俯身摇了摇光伏板下的集水桶,检查储水量。咕咚咕咚的水声在告诉他,储水效果比预期要好。远处,一片片浅绿色的“薄纱”紧紧贴在沙漠表层,闪烁着雨后的光泽——那是生物土壤结皮,沙漠里最珍贵的“生态铠甲”。

图为基地生物结皮 

“生物土壤结皮由藻类、地衣、苔藓和微生物一起‘织’成,就像沙漠的‘皮肤’,能把流动的沙丘固定住,守住沙漠里的生态根基。”蔺锴介绍,为了让这种“皮肤”尽快覆盖沙漠,基地联合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,量身定制了植被保护与生态修复方案,用草方格锁住流沙,播撒耐旱草籽培育植被,种植沙柳等灌木筑牢生态屏障,最终形成“板上发电、板间种植、板下修复”的协同模式。“现在光伏区里,风速比流沙区降低了50%左右,空气湿度提高了7.9%,沙尘量减少80%,以前跑个不停的沙丘,慢慢变成了固定、半固定沙地。”蔺锴说,更神奇的是沙结皮的“生命力”,它能“干而不死、遇水复生”,还能把空气中的氮素固定下来,转化成养分供给周边植物和土壤,成了沙漠生态链的“营养供给站”。

 在自然条件下,沙漠生物土壤结皮的形成需要10个年头。在基地建设者反复试验与努力下,这一过程被缩短到了3年。如今,基地已建成500亩实证基地,围绕固沙植物空间配置、沙土改良、“集雨+储水+根际滴灌”高效用水、人工生物土壤结皮固沙等技术开展试验,逐步构建起“沙漠光伏+生态修复+沙产业”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。

图为腾格里“沙戈荒”新能源基地

雨后的晚霞中,腾格里沙漠的光伏阵列金光闪闪,板下沙生植物舒展枝叶,沙面被生物结皮紧紧包裹着。在这片曾经沉寂的土地上,正上演着新时代能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同频共振的国能故事。

为腾格里沙漠穿“绿衣”

awc万象城

X
  • 2